從廁所問題和垃圾分類入手 揚州泰州做實民生“大文章”
摘要:廁所問題和垃圾分類問題,是基本的民生問題,也是重要的文明展示窗口。廁所問題和垃圾分類問題的規范化,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、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。近年來,揚州、泰州的城管部門結合區域特色,系統謀劃、整體推進、持續發力
廁所問題和垃圾分類問題,是基本的民生問題,也是重要的文明展示窗口。廁所問題和垃圾分類問題的規范化,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、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。近年來,揚州、泰州的城管部門結合區域特色,系統謀劃、整體推進、持續發力,做實民生“大文章”,譜寫新時代城管工作新篇章。
智能引領 垃圾分類新形式
“總稱重0.2公斤,可積分124分。”泰州市高港區永興花園的“道德銀行”門口一位居民正拿著一袋子塑料瓶進行積分累積。“道德銀行”在揚州、泰州居民眼中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存在,自2017年起,社區開辦了“道德銀行”貼心服務。給每位居民發放道德儲蓄卡,居民可以將善行義舉積分,積分折換成“道德幣”存儲。如助人為樂、垃圾分類、友愛鄰里、愛護公物等都可作為“存款,反之則為“取款”。據了解,1000積分相當于10元,可在道德超市兌換等價商品。大多數居民則更樂意將積分進行高分累積。
泰州永興花園可回收物箱
彰顯各地特色,“道德銀行”的積分兌換機制也是各不相同。揚州錦旺小區分發了居民文明儲蓄、青少年文明儲蓄、志愿者服務儲蓄、黨員先進儲蓄四種儲蓄卡。針對不同的群體,設定不同的評分機制。例如黨員積分的規則,走訪結對幫扶對象2分/次,主動調解鄰里糾紛5分/次,提出合理化建議被采納5分/年等等。累積20分可兌換10元物品,以此類推,積分兌換采取自愿原則,可隨時兌換物品或相應服務,兌換后清零。
“錦旺小區共6126人,2450戶,已經有1800多戶辦了儲蓄卡。居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積極主動地參與垃圾分類,可以預見文明共建美好的未來。”揚州市梅嶺街道錦旺社區黨委書記戴素麗如此感嘆。
引進第三方合作,錦旺小區與揚州首創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合作,在傳統垃圾3分類的基礎上,探索實行“垃圾4分類”工作。在轄區大飯店內定店、小飯店周邊定店、垃圾分類亭等地放置專門的廚余垃圾回收桶,由首創公司統一清理、處理,避免垃圾分類運輸過程中的“一勺燴”。
據統計,2017年江蘇省4300多個小區,已有近3800個單位推進實施居民垃圾分類試點。13個設區市和41個縣(市)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率均分別達到20%和15%。
改頭換面 廁所革命新成效
“現在出來散步后,都會在這里歇歇腳、看看書。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廁所還可以借書看書,給手機充電,全天都有熱水提供。”帶著兒子在泰山公園散步的市民王女士說,“媽媽帶兒子上廁所總是不方便的,第三衛生間的設立很便利,避免了很多尷尬的局面。”區別于普通的公廁,海陵區泰山公園的公廁內部設置了第三方衛生間,里面包括了嬰兒床、殘疾人蹲(座)位,很大程度上便捷了周邊市民及旅游人群。體現人性化服務,泰山公園公廁還設置了電子顯示屏,可通過顯示屏看到單獨廁位的使用情況,方便市民選擇廁位。
泰山公園公廁電子顯示屏
泰州市城管局努力打造“城市港灣”品牌,著眼于服務群眾,進行升級改造和服務功能加載,免費向群眾提供無線網、飲水、擦鞋、充電、一次性雨衣、雨傘借用、稱體重等多項服務,在條件具備的地方還配建“城市書房”,與市圖書館互聯互通,通借通還。
市民在泰山公園公廁閱讀
揚州廣陵區的1912街區公廁,位于古運河河畔,主要承擔了古運河畔居民、游客的用廁需求。該公廁建于2014年,占地約100平方米,投入約100萬元,是一所24小時公廁。當老年人或殘疾人在上廁所期間發生意外可直接觸發報警裝置,而在外面24小時值班的工作人員在接收到警報信息后,可進行即時幫助。落實惠民便民,揚州市形成了覆蓋“十分鐘步行如廁”的布局規劃,重點部位甚至300-500米建有1座廁所。同時,成立“廁所開放聯盟”,對城市道路沿線機關、企事業單位封閉化、私人性廁所進行公益化、開放式改造,統一設置引導標識,目前市區74家機關企業事業廁所對外開放,基本滿足市民和游客需求。
省住建廳行業黨委副書記楊洪海指出,“下一步,我們要系統化推進、體系化研究、系列化試點示范,聚焦解決一批共性關鍵技術、裝備設施、標準規范等問題,引導市民群眾文明用廁、垃圾分類,提升社會文明進程。”